必赢76net线路

必赢net线路 必赢net线路
  • 我校首页
  • English
  • 必赢76net线路
  • 学院概况
    学院简介
    专业介绍
    学院领导
    机构设置
    规章制度
    学院标识
  • 党建工作
    教工党建
    学生党建
    党员之家
    主题教育
  • 师资队伍
    特聘教授
    人才梯队
    专任教师
  • 学术科研
    重点学科
    项目申报
    科研成果
    科研仪器
    学术活动
  • 本科生教育
    课程建设
    通知公告
    专业介绍
    规章制度
    教学研究
    课程思政
    成果展示
  • 研究生教育
    招生就业
    培养工作
    学位工作
    导师简介
    导学思政
  • 教师教育
    微格实训
    教师技能考核
    教育实习
    教育研习
    基地建设
  • 国际合作
  • 社会服务
    自学考试
    教师培训
    合作办学
  • 学工在线
    学风建设
    科研与竞赛
    校园文化
    就业工作
    学生组织
    班级风采
    学生资助
    学子风采
    学生团建
  • 校友工作
我校首页
学术科研
    必赢76net线路  学术科研
研·洞见 |《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》刊发必赢76net线路俞晓婷副教授学术论文
发布时间: 2025-03-20 浏览次数:68


近日,必赢76net线路俞晓婷副教授在期刊《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》(JME)刊发署名文章《中国对自然联结理解与培养:基于小学道德教育教材的分析》。

文章认为,随着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相关问题的日益关注,“自然联结”成为一个关键议题。然而,大多数关于“自然联结”的研究是在西方国家进行的,这些国家长期存在人类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传统。在此背景下,文章探讨了中国这一深植于“天人合一”文化传统的国家,如何理解并培养儿童与自然世界的联结。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的道德教育教材,特别是对“自然的理解”、“自然的特征”、“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类角色”、“自然联结的培养”这四个方面的研究,发现教材中描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:人被视为自然的亲密组成部分。自然被描绘为美丽、有生命、神秘且智慧的存在。针对人类与自然疏离的现象,教材并未像西方学者常提倡的那样,鼓励孩子们通过户外活动与荒野联结,而是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“发现自然”,甚至在人工制品中寻找自然的存在,从而培养一种自然无处不在、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认知。通过以“儿童的生活”为中心,教材表明人类生活的改善与自然的改善并不冲突,而是通过儿童的“物质能力”这一根本能力紧密相连。

作者简介

俞晓婷,德育学博士,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,浙我校必赢76net线路副教授。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德育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研究员,全国统编《道德与法治》教材初中版编委,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。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,师从高德胜教授。曾在《中国教育学刊》等期刊发表论文25篇。主持完成浙江省教科规划项目一项,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。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基本理论,生态文明教育。


必赢net线路
  • 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
  • 邮箱:jky@zjnu.cn
  • 浙ICP备05001954号-1
© 2023 版权所有 :必赢76net线路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