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月 11 日上午,必赢76net线路在 17 幢 107 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。此次讲座邀请到双核心期刊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》资深编辑汪燕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。必赢76net线路学术副院长、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朱佳教授,《基础教育学刊》编辑部成员,教育技术系多名教师、访问学者、研究生等 40 余人齐聚一堂,共同参与这场学术盛宴。讲座由教育技术系逯行博士主持。
讲座围绕 “从选题到发表:青年学者学术写作的困惑与误区” 这一主题展开。汪燕不仅系统剖析了当前学术发表面临的挑战,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,还通过案例分析与讲解,对现场师生的论文进行了针对性指导。讲座尾声,汪燕与《基础教育学刊》编辑部就如何提高办刊质量展开深入讨论,分享办刊经验。
专家报告:剖析困境,指明方向
讲座开场,汪燕借助详实的数据分析,揭示了青年学者在学术发文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。从 2022-2024 年相关数据来看,博士在校人数、高校教职人员数量以及期刊总数均逐年变化,投稿数量、年刊文量和录用率也各有不同。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青年学者在学术发表道路上的激烈竞争。
随后,汪燕围绕 “选题 - 写作 - 投稿” 全流程,深入阐述关键要点。选题上,她强调要紧密贴合国家教育政策、学科前沿动态以及社会现实问题,避免陷入 “宏大叙事”“技术迷恋” 等误区。一个好的选题,应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。汪燕以 2025 年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》重点选题为例,详细解读了智能教育、数字素养等前沿方向,为青年学者选题提供了清晰思路。论文写作环节,汪燕编辑从论证逻辑、语言表达、学术规范三个维度给出具体建议。她提醒学者们,研究问题要明确,论证链条需完整,文献引用务必规范。
投稿实战技巧分享中,汪燕介绍了期刊甄别方法、论文优化策略以及审稿反馈处理要点。她建议青年学者通过分析目标期刊近三年的发文特征,调整投稿策略;返修时要针对性回应审稿意见;若不幸被拒稿,也应及时转换投稿思路,而非盲目简单改投。汪燕总结时强调,学术写作要将创新意识与规范意识相融合,在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的同时,坚守学术本真。
现场互动:精准指导,互动答疑
交流环节,教师、博士生和硕士生代表踊跃分享各自的研究论文。汪燕从编辑视角出发,对每篇论文进行细致入微的点评。她既肯定了研究中的创新点,也客观指出存在的不足,着重强调学术论文要注重逻辑严谨性和论证完整性,避免概念模糊、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。指导过程中,汪燕耐心解答师生疑问,并根据不同学术阶段作者的特点,给出差异化建议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方式,让在场师生收获满满。
办刊研讨:经验交流,共促提升
讲座最后,《基础教育学刊》集刊编辑部围绕期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期望,与汪燕展开深入讨论。韩月老师代表编辑部,就期刊约稿等问题向汪燕请教。汪燕毫无保留地分享了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》编辑部的宝贵办刊经验:其一,定位明确。期刊需清晰界定学术定位和读者群体,聚焦特定领域,形成鲜明学术特色,吸引高质量稿件。其二,真诚办刊。编辑部应以真诚态度对待作者和读者,认真审稿、及时反馈,建立长期信任关系。其三,制度保障。制定从投稿、外审到刊发的标准化流程,确保每篇论文都经过严格学术把关。其四,主动出击。编辑部应主动策划专题、邀约权威学者撰稿,通过学术会议挖掘潜在优质作者,积极提升期刊影响力。其五,坚守底线。面对各种压力,始终坚持学术标准,杜绝 “关系稿”“人情稿”,维护学术的公正性和严肃性。这五点经验,不仅是期刊成长的关键,也为青年学者投稿提供了参考——选择期刊时,可重点关注定位清晰、制度严谨且坚守学术初心的刊物。汪燕的分享,让大家看到优秀学术期刊背后的坚守与追求。
本次讲座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从学术写作到期刊发表的系统性指导,涵盖宏观现状分析与微观实操建议。汪燕凭借丰富的审稿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,为在场师生打开了高质量学术发表的大门。与会师生纷纷表示,将把讲座中的宝贵经验运用到未来研究中,不断提升学术写作水平。